战舰猎手

《战舰猎手》可以影响甲午海战的第三条铁甲舰没了

作者:发布/更改时间:2017-03-27 18:56

在北洋水师正式成立之前,清政府曾向英国订购了一批用于近海防御的蚊子船。这批船1881年交货,实际上就是装了大炮的小船,可以将其理解为“游动的炮台”。它跟普通的战舰有很大的区别,主要作战对象是同时代的大中型战舰。

近代中国饱受列强侵犯,晚清政府也意识到必须要强化海防。但如何强化海防,朝廷内部却分成两派。当时一些颇有见识的官员对海防建设有许多精辟的见解。例如,时任南洋大臣的沈葆桢很早就认为只有铁甲舰才能有效进行海上防御;时任福州船政大臣的丁日昌也极力主张置办铁甲舰,将其视为不二的海防利器。这些观点早在19世纪60年代就被提出,虽然没有形成系统的军事理论,但对传统、保守、落后的国防观念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清廷势力更强大的保守派官僚则认为,购买或建造大型军舰将耗费巨大国力,只要岸上防御工事足够强大同样能有效抗击来犯之敌。清军能打击抵近海岸的敌舰即可,不寻求与来犯之敌进行海上决战。蚊子船这种“游动的炮台”不光跟铁甲舰相比有很大的价格优势,就算相比陆地炮台,成本还是很低,而且更具有“实用性”。

就算是不能到大海上与铁甲舰对决,却能在近岸防御时给铁甲舰致命一击,这些特点深合保守势力的心意。蚊子船来到中国后还引起一阵轰动,沿海各省纷纷上奏求购。总理衙门认为“该船巨炮实足以制铁甲,守护海口最为得力,必当及时添置”。

当时一些官员认为,建造1艘铁甲舰的钱能造10艘蚊子船。但这只是一种简单的数字换算,并没有认清蚊子船与铁甲舰在作战效能上的巨大差别。19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铁甲舰已经成为西方列强海军的“标配”。由于铁甲舰续航能力强,中国漫长的海岸线都会受到它的威胁。而蚊子船只能依托岸上的防御工事作战,不能航行太远的距离。另外,就算蚊子船有机会跟铁甲舰交手,单薄的舰体也绝不可能战胜铁甲舰。

甲午战争爆发后,由于手上堪用的船只有限,北洋水师启用蚊子船用于威海、旅顺等要塞的防卫。结果它们在海战中并未起到太大作用,威海卫保卫战后悉数被日军掳去。与其说清政府买的是武器,还不如说买回的是沉重的“教训”。如果清政府不买蚊子船而再订购哪怕一艘铁甲舰的话,黄海海战的结果很可能对清廷更有利一些。大量购买蚊子船体现了清政府保守势力在军事上的无知。而几乎跟清政府同时发展近代海军的日本,对海权的认识则远比前者更清晰、更深刻。

第一艘国产航母正在建造中

蚊子船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对当代海军的发展仍有启示意义。二战以来,航母就成为海洋上的新霸主。为了对付美军强大的航母战斗群,苏联在冷战时期发展了诸如远程导弹、核潜艇在内的多种“航母杀手”,但其对海权的掌控能力依然没有超过美国。海军学者通常将美国海军评价为全球控制海军,而苏联海军则被评价为全球挑战型海军,二者的区别就在于美国海军拥有更强大的航母战斗群。因此,如果说对抗铁甲舰最好的武器就是铁甲舰的话,那么同理可证,对抗航母最好的武器也是航母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