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舰猎手》美国一年狂造50艘同型航母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航母取代了战列舰成为了新的海上霸主。因此,各国都疯狂地建造航空母舰。像日本这样资源匮乏的岛国,都倾全国之力建造了20余艘各型航母。大洋彼岸的美国以其庞大的战时动员能力,在整个战争期间建造了上百艘航空母舰。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建造数量达50艘的“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母。在有钱任性的美国人眼中,“卡萨布兰卡”级与其说是航母,倒不如说它是种一次性消耗品。当战争机器开动到如此地步时,美国人想输掉战争都很难了。
要讲述“卡萨布兰卡”级的传奇故事,首先就要简单了解下“自由轮”。该船的设计建造思路是由美国工业大佬亨利•凯泽提出的,说它是人类流水线工业前所未有的巅峰之作也一点都不为过。“自由轮”所追求的目标只有一个,造的要比沉的快!有数据显示,在“自由轮”建造的高峰时期,一艘船从零件到下水只需4天15小时零29秒。而它的升级版“胜利轮”,最快只用28小时就能建造完成。整个二战期间,美国建造了数千艘“自由轮”,其速度是德军潜艇击沉速度的3倍。有了“自由轮”的成功经验,亨利•凯泽向美国高层进言,可以在短时间内建造大量小型航母,用来弥补美国海军的战损。他的提议很快就得到了罗斯福总统的重视,“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母由此诞生。
“卡萨布兰卡”级的标准排水量7800吨,满载排水量10200吨,最大航速18-20节。虽然这个航速按现代航母的标准而言实在太慢,但二战期间所使用的螺旋桨飞机自重较低,依靠自身动力就能起飞,航速并非太过关键的指标。在武器装备上,“卡萨布兰卡”级一般会安装127毫米舰炮,以及40毫米和20毫米防空机关炮,并配备27-28架舰载机。通常情况下,其舰载机配置为9架战斗机、9架鱼雷轰炸机、9架俯冲轰炸机。有时也会根据实战需要,搭载更多的单一机型,并减少另外一种或两种机型。千万别小看它只有20来架的载机数量,当时日本的主力轻型航母也就这个水平。可见,美国海军的“替补队员”和日本海军的“主力队员”同属一个级别,你说这仗还怎么打……
与“自由轮”一样,“卡萨布兰卡”级的建造速度极快。从1943年该级航母得到了第一个订单,到1944年完成全部航母的建造工作。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就建造了50艘同型航母,平均每周就有一艘该型航母交付美国海军。因此,“卡萨布兰卡”级航母当时被称为“周刊航母”。其中最令人称道的是,“阿德默勒尔蒂群岛”和“布甘维尔”号只用了76天就顺利建成,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为了便于大规模快速建造,“卡萨布兰卡”级本着一切从简的原则,采用了最简单的设计、最廉价的材料,把所有不必要的复杂设备,甚至是装甲防护通通舍弃。这样做使得“卡萨布兰卡”级变得十分脆弱,哪怕1枚鱼雷都能重创或击沉它。因此,有不少美国水兵也戏称其为“吉普航母”或“番茄罐头”。
虽然“卡萨布兰卡”级的性能难与大型航母匹敌,但考虑到它一般多用于保护盟军运输船队,很少参加主力舰之间的对决,部分能力孱弱一些倒也可以接受。事实上,该级在护航与反潜作战中的确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尽早发现德军潜艇,“卡萨布兰卡”级上的舰载机会在运输船队前方进行侦查和攻击,亦或指引盟军驱逐舰、巡洋舰等打击德军水面或水下目标。这就是大西洋海战中极为成功的“搜索/猎杀”战术。凭借这一战术,盟军击沉了大量德军舰艇,成功保住了海上运输线,为欧洲战场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除了在大西洋上屡建功勋,在太平洋战场上,“卡萨布兰卡”级也有非常突出的表现。莱特湾大海战时,它甚至与日本主力舰队进行了一场死斗。当时,由日本海军中将栗田健男指挥的第一攻击舰群,成功突入距莱特湾不远处的萨马岛海域。该舰队拥有包括“大和”号在内的4艘强大战列舰,以及数量不菲的巡洋舰和驱逐舰。而与日军舰队碰面的是由美军6艘护航航母组成的支援舰队。因为美军航母数量众多,日军指挥官误以为碰到了敌主力舰队,随即下令展开攻击。战斗中,美军舰载机飞行员表现得非常英勇,他们不惧日军炮火,将所有能用的炸弹、鱼雷甚至是反潜深弹全部投向日舰,成功击沉日军3艘巡洋舰,就连“大和”号也中弹负伤。由于美军的顽强抵抗,日本舰队放弃了前往莱特湾的计划,从而使得整个莱特湾战役的结局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这场海战成为了“卡萨布兰卡”级在太平洋战场上最引以为傲的一场战斗。
二战结束后,随着喷气式战斗机的大规模应用,以及携带直升机的两栖攻击舰兴起,“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母已经跟不上时代潮流了。1964年1月,随着最后一艘该级航母退役,“卡萨布兰卡”级终于为它的军旅生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