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敌战舰

《无敌战舰》黎塞留号

作者:发布/更改时间:2017-05-04 19:02

黎塞留级1号舰“黎塞留”号(黎塞留是法国17世纪著名的红衣大主教)于1935年10月22日在布雷斯特开工。在随后的4年内,2号舰“让·巴尔”号和3号舰“克莱蒙梭”号也相继开工。

法国计划首批建造3艘黎塞留级战列舰,随后再建造3艘黎塞留级的改进型,预计到1940年代中期,整个造舰计划完成时,法国将拥有8艘较新的战列舰与意大利和德国海军的同类新锐战舰对抗。与英国和美国的全球性海军不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法国海军,因其殖民地主要集中在北非,因而主要任务就是夺取地中海以及东大西洋的制海权,保障殖民地与法国本土的海上联系。

因此,作为本土主力舰队核心的黎塞留级战列舰,它的作战思想就是在地中海能与意大利主力舰或者英国地中海分舰队决战,同时能进行护航、破交和对陆火力支援、压制任务。基于此,黎塞留级在设计上具有以下特点:具有高航速,但续航力不作过高要求;具有足以对付意大利新型战列舰的主炮;具有较强的水平装甲带,还要增强对空防护能力。 

武备系统

从敦刻尔克级开始,法国战列舰采用了一种非常奇特的布局方式:2座四联装主炮全部布置在前甲板,后甲板无主炮,只层叠布置数个副炮塔。黎塞留级战列舰也沿用了这一总体布置方案:它的前甲板装有2座四联装380毫米主炮,后甲板则不设主炮,以品字形布置3座三联装152毫米副炮。两座主炮塔全部布置在舰桥之前的布局,减小重装甲防护面积,节省重量用于加强重点区域的防御能力,这种主炮塔布置方式缺点是主炮射击时存在死角。

黎塞留级设计之初,法国曾计划在其上安装406毫米主炮:9门406毫米主炮安装在3座三联装炮塔上,呈“前甲板二座后一座”布置。后来发现,这一方案使战列舰的吨位大大超标,建造费用也难以承受,继而改为6门406毫米主炮,2座炮塔前置。但这样一来,全舰主炮数量过少,火力密度不足。

最后,经过仔细权衡,在“黎塞留”号上采用了380毫米口径主炮,它的重量较轻,能够以4联装方式安装8门火炮,相应增大了火力密度。法国和英国的火炮身管最短,为45倍口径;意大利为50倍口径,德国为52倍(相当于英制47倍径)口径。

不过,法国的火炮的发射药装填量最大,因此,尽管法制火炮身管最短而弹丸较重,但在弹丸初速、射程和穿甲能力上,并不低于同类火炮。380毫米舰炮的每个四联装炮塔重2274吨,炮塔采用液压控制,使用电动液泵作为驱动动力。炮塔内的4门火炮分为两组,每组内的两门火炮联动,而与另一组的2门火炮相对独立。

因此,从结构上看,黎塞留级的火炮布置方式实际上是2×2×2,而不是外观上的4×2。法制380毫米炮炮塔的另一个特点是,可以在任意角度装弹。由于采用了名为“弹性装填”的装弹系统,从而提高了火炮的战斗射速,此炮射速要明显高于其他固定角度装填的战列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