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甲前线

《装甲前线》M1坦克所用机枪竟有百岁高龄!

作者:发布/更改时间:2021-03-03 19:26

M2

1917年,美国远征军司令潘兴将军下令在M1917水冷重机枪的基础上研制一种能够应对当时越来越多的装甲车辆和军用飞机的大口径重机枪。著名枪械设计师约翰.勃朗宁临危受命,与柯尔特兵工厂一同进行新枪的研发。历经弹药、握把和扳机的多种改进后,在1921年终于有比较令人满意的0.5英寸口径(12.7毫米,下文按美国使用英制单位习俗简称.50,并非国内某些无知媒体所称“50毫米”)重机枪面世,被命名为“M1921 .50口径机枪”。

约翰.摩西.勃朗宁正在亲自挊他设计的M1921原型枪

不久后,美国陆军兵器部的塞缪尔·格林博士将M1921机枪进一步改进,使其能够任意更换风冷或水冷枪管套筒,同时设计了一个可以自由选择左右供弹方向的受弹机,被命名为T1,至此初步奠定后来的M2机枪特征。柯尔特兵工厂随后作的一些细节小修改后成为T2,随后被陆军兵器部认可,得到制式编号M2。1933年针对风冷地面型M2枪管太薄导致的火力持续性太差的问题,加厚枪管的型号出现,被称为M2HB(HB=Heavy Barrel,重型枪管)。

.50 BMG弹链与20毫米机炮炮弹、DDR1内存条和高尔夫球大小对比

定型的M2HB射速为400-550RPM(Round Per Minute,发每分钟),最大射程达到6.9km,可以发射包括穿甲弹、曳光弹、燃烧弹甚至脱壳穿甲弹(APDS)在内的多种弹药。M2重机枪采用的.50 BMG(Browning Machine Gun)弹药具有威力大、停止作用高(废话,挨一发基本胳膊或者腿就飞了)、穿甲效果好、弹道平直稳定的优点,同时地面型M2HB由于全自动射速较低,其稳定性和射击精度也较高。M2重机枪除了其战术性能优秀之外,其通用性也是首屈一指的,不仅可以无需特制工具快速更换供弹方向,更可以按需配合三脚架或基座成为步兵固定火力或稳定的车载/机载/舰载火力。

M2

优良的性能使得M2重机枪上天入地无所不能,成为美国大兵的标配与象征之一。从“鲑鱼”级潜艇到PT-70鱼雷艇,从M1艾布拉姆斯到M2“布拉德利”步兵战车,从B-17“空中堡垒”到UH-1直升机,处处都是M2的身影。从西班牙内战到21世纪初的每一场战争中都有M2重机枪的身影,其坚固可靠的性能让美国大兵给予其“Ma Deuce”的绰号,中文意思接近于“老干妈”,而更广为人知的称呼则是“fifty cal”——事实上侧面反映M2重机枪已经成了.50口径机枪的代名词。

M8“灰狗”装甲侦察车上显眼的M2HB机枪

击落日本海军司令山本五十六的P38“闪电”战斗机机手的四联装AN/M2重机枪

基于M2HB的车载遥控武器站系统M153 CROWS

M2重机枪的优异性能不仅深受美军士兵喜爱,更得到了来自敌人的肯定。二战中德军士兵给予了M2重机枪极高的评价。时至阿富汗战争,M2HB更成了为数不多的交战双方都在使用的武器,和苏俄制的12.7毫米DShK重机枪一同成为塔利班和真主党安装在皮卡上的“快速支援火力”。苏联红军在二战中也通过租借法案接收到了3,100挺跟随格兰特和谢尔曼坦克配发的M2HB重机枪,苏军士兵也对其性能给予了高度肯定。

德军使用缴获的M2HB

M2

M2重机枪的生产商,从最初的柯尔特兵工厂,到今日通用动力旗下的萨克防务(SACO)、新兴的美国防务公司和老牌的比利时FN公司,都仍在大量生产标准型的M2HB机枪。美军自80年代起,就不断尝试研发新的.50口径机枪用以替换M2重机枪,包括更轻量化的XM806和XM312项目,但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被取消或搁置。没有更好且更经济的替换方案之下,美国陆军终于决定将所有的现役M2HB机枪改装为FN公司提供的快拆枪管方案(QCB),并命名为M2A1。年逾八旬的M2重机枪,还将在当代的军事冲突中继续焕发活力。

电影《第一滴血4》中史泰龙扮演的兰博使用长热护套型的M2重机枪扫射敌人

M1A1 “艾布拉姆斯”车顶的标准型M2HB重机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