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家长

游范儿《第133期》|如果人生可以重来一次,你将怎么做?

作者:发布/更改时间:2018-10-26 11:34

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回顾青葱岁月,相信不少朋友都会有些遗憾,很多人总幻想着重回人生,比如因为胆怯,面对心仪的妹子望而却步;因为贪玩,与理想的大学失之交臂;由于兴趣爱好被父母主导,毕业后与喜欢的生活渐行渐远......那么如果让你重新过一遍自己的人生,你会将这些遗憾逐个弥补吗?

《中国式家长》就将这个命题以“人生模拟器”的形式展现了出来,作为一款典型的角色养成游戏,其覆盖了从出生到进入社会的人生经历,玩家可以安排自己每天的日程,从而影响“人生”的走向。并且游戏的题材非常讨喜,很好地把握住了“中国式”的精髓,将大多数中国学生的那些往事一一进行了还原。

让人深感无奈的预算

游戏开场,玩家从婴儿的视角中第一次看到了这个世界。躺在床上微笑的母亲、面带慈祥的爷爷奶奶以及由于激动而眼含泪光的父亲,二十余年后再次经历这个场景确实颇为有趣,主视角的运用也让我更有代入感。

不过这种“有趣感”并没有持续很久,当视角转移到我父亲的时候,游戏的立绘问题暴露的一览无遗——实在是太简陋了。并且如此令人“出戏”的立绘也就算了,毕竟我对于各种画风的适应能力还算高,最令我接受不能的一点是游戏全程所有人物无论喜怒哀乐,几乎都是一个表情,这对于任何一款游戏来说都是减分项。

游戏的主线从婴儿时期开始,直到步入社会结束。与很多角色养成类游戏如出一辙,本作将各项能力值比如智商、情商、体质、想象力等作为影响人物后续发展的重要标准。玩家需要用“开脑洞”的形式来获取这些数值,说是“开脑洞”,其实就是一个形似“三消”的小游戏,玩家每回合通过消耗体力来点击气泡获取能力值与悟性。这看似简单的小游戏其实需要玩家思考的东西很多,想成为智商超群的学霸,还是想象力与魅力兼得的文艺青年,都需要玩家在“挖脑洞”时制定“加点”策略,塑造人物时的自由度非常高。

当然,游戏中的自由度不单单体现在这一点。游戏中的事项有学习与娱乐两个主分类,玩家需要从其中随意挑选六项组成一天的日程。婴儿时期可选择的事项较少,只有翻身、说话、走路等,随着游戏的展开,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可选择项,比如写作文、学代数、出国旅游、玩氪金手游等。每天安排事项时的侧重点不同也导致人生的发展方向不同,比如我的第一个存档,一直在出门闲逛、追星和玩氪金手游。虽然这些娱乐让我的想象力和记忆力超出常人,也让我在学习才艺与追妹子时更加得心应手,但同时也由于太贪玩导致最终考上了一个烂大学。面对这个结果,我的内心是复杂的,随即又开了一个存档,这次我拒绝了所有“精神鸦片”的诱惑,一心只想着学习,最终我考上了一个不错的大学,但同时也付出了一些代价——心理阴影过大,导致自卑与焦虑,快乐的青春与我无缘。

也就是说游戏并没有用一个规范化的框架将玩家限制住,所做的一切都会有对应的结局给予玩家反馈。并且体验过这个两个极端的人生发展走向后,我似乎感受到了制作者想探讨的事,究竟什么样的青春才算是快乐的呢?

在进行规划的行程时还会出现一些随机事件来影响人物的属性,比如妈妈和奶奶在争吵用尿布还是纸尿裤、老师让组织大扫除自己却没有做好、因为和同学打架被叫家长,老师却因为对方家长是企业家而变脸痛斥自己......这些很多中国孩子小时候都经历过的事让我倍感亲切,在游戏每天的流程中起到了很棒的调和剂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本作并没有周六日的概念,也就是说每天的行程模式都是一样的,既然游戏想表现“中国式教育”,加一个周六日上个课外辅导班的“支线剧情”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简单游戏承载了复杂情感

游戏中许多桥段都能让我与之产生共鸣。比如游戏加入了80、90后在儿时影响深刻的小卖部。破旧的店面、劣质的卷帘门,仿佛曾经的回忆也随之跃然于屏幕中。但可惜的是本作只做到了“形似”,制作组并没有将小卖部的灵魂表现出来。儿时小卖部令我们印象最深刻的除了各式各样的零食玩具外还有什么?当然是小卖部的老板了!热情、抠门、冷漠等等性格各异的老板简直就组成了儿时小卖部的众生相。反观本作,从始至终小卖部老板就只是在摇椅上坐着,一句话都没说过,哪怕给他设计两句与玩家互动的台词都能让小卖部在游戏中显得不那么干瘪。

母亲与各种亲戚的互相攀比是游戏的一大亮点,有意思的是制作组居然将其用“RPG战斗”的形式表现了出来。两边家长互相炫耀自己的孩子,每一句话都会给对方造成血量上的伤害。但美中不足的是这套战斗系统并没有什么策略性可言,玩家需要做的只是单纯的点击自己的“特长”来攻击对面的家长,并没有根据对方发言而挑选针对特长反击的设定,玩久了之后难免会乏味。值得一提的是游戏还将过年时玩家与亲戚之间的“红包大战”用小游戏的形式表现了出来,一边说“阿姨我不能要”一边将红包收入囊中的过程确实颇为滑稽。

在我们的青春时代,几乎每个男生都有过的感受是什么?当然是面对心仪的女孩子的那种怦然心动了。或胆怯或奔放,各种撩妹往事让我们如今回忆起来又可笑又可惜。制作组将撩妹也融入到了游戏中,玩家可以从数个妹子中任挑一个进行攻略,也可以见一个撩一个,做个“野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渣男。并且每当送礼物增加好感时我都能感受到作为一个穷B的无奈。尤其是有个妹子居然说我不跟穷屌丝说话,这也太真实了吧。

但这套听起来很有趣的系统实则非常无趣,抛开本作那粗糙的立绘与一成不变的表情不谈,每次与妹子对话时的选项居然只有三项,还经常会出现重复选项。并且与妹子对话时毫无互动,对话生效后的回应永远是“哎呦不错哦”,而失败后则是“本来不想说,但这真的非常无聊”……拜托,撩妹是这样撩的吗?好歹得有几句相互寒暄,由浅入深的过程吧。又或者设计些类似在课间时擦肩而过撞掉书本的俗套设定,也不至于让这套撩妹系统如此的枯燥。

本作对大部分中国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也进行了很好的还原,游戏中经常会出现各种父母的期盼,比如考上重点中学、学习口才以后当销售等。其实这相当于就是一套任务系统,完成后会给予玩家相应的奖励。回想我从小到大这二十余年,父母确实总是对于我有着各种期盼,比如小时候他们想让我成为一名飞行员,初中时他们又想让我上重点高中,高三结束后他们又想让我学会计以后去银行工作......这波情怀虽然卖得不错,但还是存在一个小问题:有些期盼出现的很不符合逻辑,比如临近高考父母居然突然想让我学习计算机......这种莫名其妙的“任务”着实让当时奋笔疾书的“我”非常摸不着头脑。

玩家在二周目扮演的是自己的后代,并且在一周目中好感度较高的妹子还有可能成为自己的母亲。这种将剧情融入进游戏机制的设定确实非常不错,但可惜的是人物立绘在二周目并没有任何改变,自己和一周目的父亲长得一样,而辛辛苦苦攻略的妹子也变成了一周目的母亲,这种设定实在是令我非常无语......

结语

《中国式家长》由于较为新奇与讨喜的题材,能让我回想起儿时的种种经历,游戏过程中确实也感触颇多。但其暴露出的各种问题也同时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的游戏体验,尤其是较为粗糙并且表情一成不变的立绘让我出戏感十分严重,希望制作组能在后续更新中解决这个简单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