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霆战争》二战英杰之苏联篇(二)
华西列夫斯基
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华西列夫斯基,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军总参谋长,苏联陆军除了“三驾马车”外最有才华的将领。他的回忆录《毕生的事业》一书,对研究二战期间苏军最高统率部的战略决策与战斗部署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华西列夫斯基诞生于俄罗斯的一位神父家中,第一次世界大战从军参战,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才能,21岁被提升为营长,获上尉军衔。斯大林格勒会战是华西列夫斯基显示其统帅才能的光辉一页,他是斯大林格勒进攻战役计划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之一,对确保会战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除了指挥才能和工作能力之外,他意志坚定、谦虚谨慎、为人正派的作风也受到高度评价。华西列夫斯基由少将晋升为苏联元帅只用了两年半时间,晋升速度在战争史上是罕见的,足见斯大林对华西列夫斯基的器重。
华西列夫斯基在战争中主要是在统帅部运筹帷幄,或者作为最高统帅部代表协调几个方面军行动,而不是作为方面军司令员直接指挥大军、在战场上同敌人决战,因而缺少直接战绩,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统帅功名。
崔可夫
瓦西里·伊万诺维奇·崔可夫,苏联元帅。指挥才能卓越,二战中所辖集团军作风顽强、骁勇善战,几乎所向披靡。
崔可夫出生在俄国图拉省一个农民家庭里,12岁就出来糊口自力更生。很快他接触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思想,十月革命后进入红军莫斯科军事教官训练班,成为第一期学员。从军事训练班毕业后,崔可夫参加了国内战争,在南方面军任副连长。长期的军旅生涯磨砺让他成为一位出色的红军高级指挥员、统帅军队独当一面的战将。
二战之前,崔可夫曾被两次派遣到中国工作。得知德军进攻苏联后,他便回国坚决要求上前线。崔可夫指挥过的战役很多,其中斯大林格勒会战无疑是他戎马生涯中最艰难、最重要的时期。他率领第62集团军在长达两个多月的时间里经受了德军优势兵力的多次进攻,守住了斯大林格勒,为整个会战的胜利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在保卫斯大林格勒的鏖战中,崔可夫坚守阵地拒不后撤,并研究和创造性地运用了城市作战的各种方法,充分显示了他的英勇无畏和军事才干。而第62集团军经过战斗的洗礼,也威名大震。
勃列日涅夫
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苏联政治家,曾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苏联国防委员会主席,元帅军衔。
勃列日涅夫1931年加入苏联共产党,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是乌克兰第4方面军政治部主任。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他被赫鲁晓夫作为“具有丰富的政治工作和组织工作经验的工作者”推荐到军队。同年7月,他被任命为南方面军政治部主任,先后参加了罗斯托夫、诺沃俄罗斯克等地的保卫战和乌克兰地区的作战,后来又转战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和匈牙利等国家。战时他一直从事政治工作,曾获两枚红旗勋章、一枚红星勋章和一枚波格丹·赫麦里尼茨基勋章,并于1944年升为少将。
战后,勃列日涅夫参与推翻赫鲁晓夫的政变,继任苏共第一书记。他在任期间,苏联的军事力量大大增强,核武器的数量超过美国,使苏联历史性地成为军事上的超级强国。 但他执政后期经济改革趋于保守,大搞个人崇拜,苏联经济陷于停滞。1982年勃列日涅夫因心脏病卒于莫斯科,终年76岁,被安葬在列宁墓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