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国杀

「科普」《新三国杀》文和乱武模式 历史背景介绍

作者:发布/更改时间:2021-03-03 23:36

文和,是东汉末年一位重要谋士的字。

他出身平平,早年在军阀和土匪窝里摸爬滚打,先后辅佐过董卓、张绣、曹操,最终在曹丕那里混了个高官厚禄,寿终正寝。贾诩的一生,若说是现代职场奋斗史,到也不过。

三国杀文和乱武模式,就是以贾诩早年生涯为背景进行的历史剧情还原。

1.

首先,汉末三国,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乱世纷乱?

演义中,大概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谋士们的指点江山,英雄们的金戈铁马。于是,那一幕幕上演的,有舌战群儒力排众议的国士风采,也有大江东西空前绝后的联盟舞台,有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英雄气概,也有夷陵七百业火连天的儒生雄才。蓦然回首,想起从桃园开始的故事,似乎直到诸葛亮出山的那一刻,总有那么三十多回,是让人忘却的,也是不被关注的。

那些,错过的,是北方战乱。

若要较真,其实从董卓出现在历史的舞台开始,三国就没有一刻是安宁的。公元189年,董卓进京,进而把持朝政,次年被孙坚击败,退守长安。这时候的刘协,还是个刚刚即位孩子,跟着董卓颠沛流离,从洛阳到长安,汉家天子,抛弃宗庙,任人玩弄。

公元192年,董卓被王允设计诛杀,曝尸于众。王允自鸣得意,拒绝接受李傕郭汜的乞降,这两个本打算逃亡的土匪头子听从了贾诩的建议,反攻长安,殊死一搏,竟然胜了。可怜了我们的汉家天子,刚脱虎口,又入狼窝,而且这两只狼还没过上几天安生的日子,就开始在窝里撕咬。为了争权夺利,一个挟持天子,另一个挟持百官,可怜了悠悠文明,华夏正史,竟然是在一群匹夫手里肆意妄为。

这段记载,演义和正史的出入不算太大,贾诩在董卓败亡到李郭当权这段时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虽然字文和,但是这些勾当,确实打实的是乱武,文和乱武的说法由此而来。

《三国志》魏书第十,将荀彧荀攸贾诩编为一卷。陈寿赞荀彧王佐之才,荀攸贾诩算无遗策、经达权变,是可以比肩张良、陈平一样的谋士。

陈寿惜墨如金,贾诩传仅片言记载了贾诩的五段经历:

早年中原大乱他曾假冒段甥求生;

后来辅助董卓,献策李郭反攻长安,李郭当政后局势更加混乱动荡,贾诩又尽力周全;

辅佐张绣期间,他劝谏张绣以败追胜,官渡时力主投降曹操;

辅佐曹操期间,曹操也曾几度向他问计。晚年的曹操一直犹疑立嗣问题,曹丕曹操都曾以此询问贾诩的建议,他规劝曹丕修身立德,并委婉的向曹操表明了自己拥戴长子曹丕的立场;

曹丕登基之后,感念贾诩对自己的教诲与支持,拜他为太尉,位列三公。

2.

贾诩的一生为人谨慎,些许流露的谋算,又字字珠玑。他对局势洞若观火,自己却平静的如一潭湖水,泛不起太多涟漪。寥寥记载,有两个重要的事件,佐证了贾诩身为谋士的“算无遗策”,其一是帮助李郭出谋反攻长安,文和乱武也由此开始。

卓败,辅又死,众恐惧,校尉李傕、郭汜、张济等欲解散,间行归乡里。诩曰:“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众以为然。傕乃西攻长安。

董卓被杀后,李傕郭汜想要解散众人归乡。贾诩却认为,长安方面态度明了,分明是欲置我等残部于死地,若独行归乡,可能就死在了一个区区亭长手里。不若收拾残兵,反攻长安,如果获胜,便可尊奉天子之命讨伐诸侯,大事可期。如果败了在考虑逃亡的事情也不迟。

结果,李郭的确胜了,可这两个土匪头子却没有完成贾诩预料的那样“奉国家以征天下”,而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他们的所作所为,也为悠悠文明华夏正史,添上了极尽野蛮的一笔。

对此裴松之却确认为“仁人之言,其利溥哉”。这句话出自《左传》,如果入情入境的翻译到贾诩乱武这里,该是“仁德之人的谋划,应是利于天下苍生的”。相反,不仁之人的谋划,才是置天下苍生于水深火热之中。贾诩的这些谋划,的确是导致天下祸乱的本源,裴松之认为这是他的罪过,也无可厚非。

他人姑且不论,我们只看贾诩本人的态度。

事情之前,贾诩已明确的提出了“奉国家以征天下”的政治主张,从这些微字眼还是看得出,贾诩的格局同之后曹操集团提出的“奉天子以令不臣”一般无二。

他们都是高于袁绍集团“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主张。“奉”与“挟”一字之差,其中体现的政治格局却是千里之别。虽然在今人的价值观里,是换汤不换药,但古人最看重的却是名正言顺。所以自古以来的王朝更替,上上的做法是禅让,下下的做法才是自立。

李郭并没有做到贾诩提出的主张,但至少贾诩在献策的时候,应是抱着天下一统的心,虽然贾诩并无显赫的出身,但这一点,他同那些心怀天下的士族,是一样的。

也许是看出了李郭根本完不成自己心中的宏图;

也许是觉得这些做法,真的是再度置黎民于战火;

又也许是他本身就是这样的性子。

总之,事成之后,贾诩低调的一反常态,他坚决推辞了李郭的封赏,对于前事,只承认是救命之策,不敢居功。他的这些做法,让两个土匪头子摸不准脾气,对他又敬又怕。贾诩也凭借着自身的影响,在李郭的野蛮政权下尽力周旋,算是些许保全了汉家的宗庙和社稷吧。

这就是贾诩。

他一手促成了这样的局面,也在事成之后淡出舞台。历经辗转,他为自己找到了一位又一位的主君,从段煨到张绣,最后走向了曹操。他一生低调,仿佛一直都在寻觅,直到遇见了最后一位主君,曹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