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主策”——Ⅳ号坦克
本文由九游论坛玩家3D坦克争霸2GM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欢迎点击进入原帖与作者互动交流~ 如你也有优质内容分享,可在论坛发帖投稿~
呐,看到大家在置顶的帖子里讨论主策是不是要入驻的话题讨论的热火朝天,小编决定跟着凑凑热闹,给大家扒一扒咱们的游戏主策——————的名字——Ⅳ号坦克,哈哈哈哈这期坦克博物馆才不会跑题嘞。
Ⅳ号坦克在历史上的地位毋庸置疑,战功数不胜数,当然最令人为之骄傲的还是他的一项纪录——他是战争期间唯一保持连续生产的坦克。因其优势主要体现在成熟、易生产、性能平均、使用可靠上,后期尽管“虎”式坦克与“黑豹”坦克威力强大,装甲坚厚,也从未能替代IV号坦克。所以IV号坦克被德军士兵称为“德意志军马”。IV号坦克随德国装甲师走遍了各个战场,就连敌人也对它赞赏不已。
那么在漫长的战争岁月里,这辆从未停产的传奇战车衍生出了怎样一个庞大的家族呢?本期坦克博物馆为你揭开Ⅳ号坦克大家族的神秘面纱。
营指挥车
1934年1月11日,古德里安对陆军武器署提出了一项坦克规格需求方案,主要战斗由两种坦克搭配:主战坦克配备高初速炮,而支援型坦克则搭配大口径炮,四号坦克即属于后者。计划中希望德国厂商开发一款重24吨、最高时速35千米/小时、安装一门可发射高爆弹的短管大口径炮,目标为掩护步兵攻击之坦克。新型坦克被称为Bataillonsfhrerwagen,即“营指挥车”(BW)。
克虏伯生产的IV号样车V1号
Ⅳ号坦克A/B/C型
1937年10月,克虏伯制造出第一辆IV号A型坦克,到1938年3月为止,A型一共生产了35辆(底盘编号80101-80135),其中5辆被用于测试,另外30辆则被投入实战直到1941年,德军在波兰、挪威、法国中都使用过IV号A型坦克。1938年4月到9月,克虏伯又生产了42辆B型,B型一直服役到1943年晚期,B型改进了炮塔,车体前部装甲也有所加强,取消了前机枪,其驾驶员和机电员舱门都做了改进。
A型
1938年10月到1939年8月,IV号坦克C型开始生产,克虏伯共生产了134辆,(底盘编号80301-80440),1943年仍可以看到一些C型在服役。C型晚期型(从底盘编号80341开始)采用了新型的迈巴赫HL120 TRM水冷12缸汽油发动机,其功率为320马力,转动装置为ZF公司的SSG76型,有6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这种发动机成为以后所有型号IV号坦克的标准发动机。
C型
IV号坦克D型
大多数早期IV号坦克都是作为试验及训练之用,当然也有一些被投入实战。1939年10月,克虏伯制造出D型,到1941年5月一共生产了229辆(底盘编号80501-80748)。D型是首个生产型,其在德军中一直服役到1944年。D型采用新的车体前部装甲设计和新的火炮外部防护,D型还恢复航向机枪,车内机电员的位置也稍有后移。1943年,有一些D型被升级成G型的样式,换装上威力较大的长身管75mm kwk 40/L48型火炮,D型中有少数底盘被用于改装成架桥车、自行火炮、甚至巨炮“卡尔”的弹药供应车。德军在法国、北非、巴尔干以及苏联战场都投入了IV号D型坦克。
D型
IV号坦克E型
1940年9月到1941年4月,克虏伯公司又制造出223辆(似乎有些资料说是233辆,也有280辆一说)IV号E型坦克(底盘编号80801-81023),E型是以D型为基础设计的,其将正前方装甲提升至50毫米,并临时在倾斜装甲加上一块30毫米厚钢板,指挥官的车顶舱口向前移动,很多旧款的IV号坦克回厂修理时也进行了升级。E型是IV号坦克系列里第一个在炮塔上安装储存箱的型号。车体后部都安装了一个储存架。并在驾驶员舱门以及主动轮和指挥塔上都做了修改。炮塔顶部安装了新的排气风扇。大约有40辆IV号坦克D、E型坦克被送到非洲的第5、第8装甲团服役。值得一提的是在1940年后期,为了使III号和IV号坦克标准化,出现过一种基于IV号坦克E型坦克,改装了大的负重轮以及FAMO的悬挂装置的设计样车。
E型
IV号坦克F1型/F2型
1941年4月,IV号坦克F型开始生产。与E型的附加式装甲不同的是,IV号坦克F型于炮塔及正前方上直接安装上50毫米装甲,而侧部装甲亦同时加厚至30毫米。改装后车重22.3吨,这使厂商相应将履带宽度由380毫米增加至400毫米以减少地面平均承受的压力,宽一点的履带也有助安装雪地单向齿轮配件。生产商同时改造了滚轮及前链轮。1941年5月26日,在巴巴罗萨行动前几星期的一场会议中,希特勒决定提高IV号坦克的主要装备。克虏伯获得该合同,它整合了Pak 38反坦克炮到新的车体:Sd Kfz161/1。第一辆原型车于1941年11月15日交付。
F1型
然而,一个月后出现的T34和KV1使德军发现他们需要一门更强的坦克炮。1941年11月,曾经决定使用的50毫米炮又被放弃,改用莱茵金属制的75毫米反坦克炮,该炮后来称为75毫米Pak 40 L/46。由于该炮的后坐力的行程很长,IV号坦克的炮塔根本放不下。因此军方对其进行改良,成为75毫米KwK 40 L/43。这种装备长炮管的IV号坦克F型名为IV号坦克F2型,同时装备短炮管的就改名为F1型。当发射穿甲弹时,炮弹的初速从以前的430米/秒提高到790米/秒,能在1830米外穿透77毫米的钢制装甲板。最初IV号坦克的炮管安装了单腔球型炮口制退器,但它提供的制退能力甚至不到反后座系统需求的一半。坦克的重量此时增加到23.6吨。除了生产时装上长炮管外,有25辆F1型回厂改装并升级火炮。三个月后,IV号坦克F2型重新命名为G型,早期的G型与F2型没有太大分别。
F2型
IV号坦克G型
1943年3月起,德国开始生产安装了新的75mm Kwk 40/L48型火炮的IV号G型,这种型号的设计编号被定为sd.kfz.161/2。G型生产的一年当中,其又小改进了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