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传奇

《坦克传奇》两栖轻型坦克

作者:发布/更改时间:2015-07-31 17:22

《坦克传奇》两栖轻型坦克

线路特点

生命值 ★★ 装甲 ★★

伤害 ★★★★ 穿深 ★★

职能定位 技能输出+团队辅助 推荐位置 中排、

使用指南 轻型坦克的生存能力和普通攻击威力都不高,但主动技能可以造成大范围杀伤,还可以为队伍提供属性增益。

技能介绍

呼叫喀秋莎

呼叫后方的喀秋莎火箭炮进行覆盖性打击,对大范围内的敌人造成可观的伤害。

这个技能可以同时攻击大范围内的敌人,当敌人阵型密集时效果显著。

火力封锁

攻击单体敌人,造成一定伤害并有概率使其暂时无法攻击和使用技能。

这个技能可以有效打乱敌人的进攻节奏。

战术转移

受到攻击时,有可能将大部分伤害转移给当前生命值最高的队友。

对于脆弱的轻坦而言,这个技能可以有效提高生存时间,避免被敌人点名秒杀。

包抄

暂时提高全队的命中率和暴击率。

坦克介绍

名称 T-37 星级 ★★

类型 轻型坦克 吨位 3.2吨

正/侧/背面装甲 8/7/6毫米 穿深 12-36毫米

主炮 7.62mm DT机枪

其他武装

发动机 GAZ-AAA汽油机(50马力) 最高时速 38公里/小时

车组人数 2人

历史介绍 1931年,苏联技师N.A.奥斯特洛夫开始仿制从英国进口的卡登·罗伊德D-12两栖超轻型坦克,命名为T-33。但由于性能上存在诸多缺陷,奥斯特洛夫又进行了近乎再设计的大规模改良,于1933年定型为T-37并投入生产,之后又进行了一次小改良,称为T-37A。

T-37并不是一款成功的坦克:它装甲薄弱,唯一的武装是一挺轻机枪,水上航速只有每小时4公里,而且作为侦察车辆视野和通讯能力也不尽如人意。尽管如此,由于成本低廉以及没有其他替代品,苏军在193936年间仍生产了2627辆T-37。

T-37参加了诺门罕冲突、冬季战争和初期的卫国战争,但没有起到多大作用。诺门罕冲突时苏军曾试图利用T-37的两栖性能对日军后方进行渗透,但由于火力和装甲的薄弱而没有成功。

名称 T-38 星级 ★★★

类型 轻型坦克 吨位 3.3吨

正/侧/背面装甲 9/8/7毫米 穿深 14-40毫米

主炮 7.62mm DT机枪

其他武装

发动机 GAZ-AAA汽油机(50马力) 最高时速 40公里/小时

车组人数 2人

历史介绍 1936年,奥斯特洛夫设计组在T-37基础上设计了新的两栖侦察坦克T-38。

T-38的车体比T-37略有扩大,优化了车内布局,并改善了悬挂系统的越野性能,但火力和防护上的缺陷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之后也曾实验过搭载20毫米ShVAK机关炮的火力增强方案,但并未投产。

T-38从1936年起与T-37A平行生产,包括后期改良型T-38M2在内共制造了1340辆,其中绝大部分损毁于卫国战争初期。

名称 T-40 星级 ★★★★

类型 轻型坦克 吨位 5.9吨

正/侧/背面装甲 15/10/9毫米 穿深 16-48毫米

主炮 12.7mm DShK-38重机枪

其他武装

发动机 GAZ-202汽油机(70马力) 最高时速 44公里/小时

车组人数 2人

历史介绍 诺门罕冲突之后,苏军认识到T-37和T-38两栖坦克在防护上存在巨大的缺陷,因此对新一代两栖坦克的防护性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939年7月,新型两栖坦克“010工程”完成了4辆样车,但性能测试并未满足军方要求。奥斯特洛夫设计组随后又设计了扩大车体的“020工程”,并通过测试定型为T-40。

T-40车体比T-38明显增大,拥有15毫米的正面装甲,可以抵挡多挺机枪的集中攒射;武装升级为12.7毫米重机枪,可以在近距离对抗轻装甲单位或压制3500米外的软目标;悬挂系统改用仿制自瑞典L-60的扭杆悬挂,有效提升了越野机动性。

卫国战争初期,苏军大量生产廉价的T-40及其简化生产型T-40S作为步兵支援单位,但由于侦察坦克并不适用于正面对抗因此损失惨重。莫斯科保卫战结束后,大部分残存的T-40被调到后方转为训练车辆。

名称 T-40S 星级 ★★★★★

类型 轻型坦克 吨位 5.9吨

正/侧/背面装甲 15/10/9毫米 穿深 21-63毫米

主炮 20mm TNSh-20 L/82.4机关炮

其他武装

发动机 GAZ-11汽油机(85马力) 最高时速 44公里/小时

车组人数 2人

历史介绍 卫国战争爆发后,苏联急需大量坦克填补早期战损带来的空缺。奥斯特洛夫设计组在原本就廉价的T-40基础上展开进一步的降成本设计:如取消水上航行功能并将空心负重轮换成普通的钢制负重轮,一部分车辆还换装了火力更强的20mm TNSh机关炮。

莫斯科保卫战中,T-40S作为步兵支援单位被大量投入战场,但侦察坦克毕竟不能胜任正面对抗的任务而损失惨重。莫斯科保卫战结束后,大部分残存的T-40S被调到后方转为训练车辆,还有一部分拆除炮塔后被转用为“喀秋莎”火箭炮底盘等用途。

名称 T-60 星级 ★★★★★★

类型 轻型坦克 吨位 5.8吨

正/侧/背面装甲 25/15/10毫米 穿深 24-72毫米

主炮 20mm TNSh-20 L/82.4机关炮

其他武装 7.62mm DT 机枪

发动机 GAZ-202汽油机(70马力) 最高时速 44公里/小时

车组人数 2人

历史介绍 卫国战争爆发后,苏联急需一种廉价易生产的轻型坦克满足侦察和步兵支援的需求。而当时用来充数的T-40或T-40S性能又太薄弱。奥斯特洛夫设计组在T-40基础上重新设计了车体,改良为陆战专用的T-60。

T-60的正面装甲被强化至25mm(后期型再次增强至35mm)且拥有70°的斜面,可以抵挡小口径反坦克炮的远距离射击,武装为20mm机关炮和7.62mm机枪各一挺,性能各方面可以与德军的II号坦克平分秋色。

T-60样车于1941年10月完工定型,此时正是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的危急存亡之秋,苏军当场决定“先造10000辆再说”。从1941年12月到1942年秋天,T-60共生产了6045辆。

虽然性能比T-40已经有了巨大提升,但T-60归根到底属于用来争取时间的临时措施。大量投入前线的T-60伤亡惨重,得到了“两兄弟之墓”的恶评。德军也对缴获的T-60评价为“车体狭窄,战斗力不高,利用价值有限”。但在1942年德军夏季攻势期间,苏军也曾利用T-60车身低矮的优势,在大草原中潜行接近德军步兵部队,通过奇袭了巨大的战果。

1943年1月,T-60车长德米特里·奥萨切克中尉和驾驶员伊万·马卡连柯夫上士在发现敌军3辆虎式坦克(隶属502重坦克营)后,反复挑衅将敌人引诱进友军的火力阵地,并成功击毁其中2辆。此车组因此获得了苏联英雄勋章。

名称 T-70 星级 ★★★★★★★

类型 轻型坦克 吨位 9.2吨

正/侧/背面装甲 35/15/15毫米 穿深 39-117毫米

主炮 45mm 20K-1938 L/46坦克炮

其他武装 7.62mm DT 机枪(2挺)

发动机 两台GAZ-202汽油机(70马力x2) 最高时速 45公里/小时

车组人数 2人

历史介绍 1942年1月,奥斯特洛夫设计组在完成T-60之后,立即投入了更先进的轻型坦克研制工作中。设计组最初计划使用海军的37mm ZIS-19速射炮作为新式轻坦的武装,但由于弹药储备的问题而放弃,之后改为使用苏军最常用的45mm反坦克炮。1942年3月,样车“062工程(也称T-60-2)”完成,其车体装甲增强至35mm(这部分设计之后也被反馈到T-60A上),炮盾部分更有60mm厚;武装为一门45mm炮和2挺机枪,可以正面对抗德军所有轻型坦克,并对III号、IV号坦克造成一定威胁。但由于车长要一人兼任炮手、装填手的工作,因此实战效能并不理想。

T-70及改进型T-70M在1942-1943年共生产了8226辆,参加了到日本投降为止几乎所有苏军装甲兵的军事行动。

T-70M ★★★★★★★★

名称 T-70M 星级 ★★★★★★★★

类型 轻型坦克 吨位 9.5吨

正/侧/背面装甲 35/15/15毫米 穿深 46-139毫米

主炮 45mm 20K-1938 L/46坦克炮

其他武装 7.62mm DT 机枪(2挺)

发动机 两台GAZ-11汽油机(85马力x2) 最高时速 45公里/小时

车组人数 3人

历史介绍 T-70安装了两台70马力发动机分别驱动左右履带,但由于发动机转速难以同步导致坦克难以控制并且故障频发,前线官兵恶评如潮。奥斯特洛夫设计局重新设计了动力布局,将两台发动机改为串联布局同时向两侧履带输出功率,解决了这个问题,这种改良型被称为T-70M,于1942年秋天取代初期型T-70投入量产。

1943年秋天,奥斯特洛夫扩大了T-70M的炮塔,使其可以容纳一名专职炮手。这种改进型T-70M没有投入量产,而是在经过进一步改良发展后演变为了更先进的T-80轻型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