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城OL

《攻城OL》一个伟大女性的悲惨结局

作者:发布/更改时间:2016-11-29 16:00

一个伟大女性的悲惨结局---评貂蝉短暂一生

武将介绍: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善歌舞,长连横曾离间董卓吕布,使董卓败亡

获取途径:登录第7天获得

基础属性:武力93耐力99统帅94

天赋:魅惑提降低敌方全体作战能力敌方部队攻击-10%,敌方先手值-22

貂蝉之名,几乎尽人皆知,她在人们心目中多是盖世无双的美貌。貂蝉生平给人的印象大体是:以美色在董卓与吕布之间巧使连环计而著名。其实,在真实的貂蝉身上蒙盖着许多历史迷团。对于这些迷团,用陈旧的史观看她,不仅不能看清这个杰出女性的高尚,而且,对于这个历史人物的评价也不合理。因此,只有用历史唯物主义史观看她,才能给这个著名的中国女性,洗掉封建文化背景下涂抹的污垢,使她从模糊中现出清秀之身,让人们看清这个崇高女性的完美形象。

一、历史记述的貂蝉有三大疑点

在封建文化背景中,封建势力不仅在貂蝉身上涂抹不光彩的污垢,而且给她造成三大疑点:一、貂蝉的身世没有定论,留给后人第一个从未说清的历史疑点;二、貂蝉之死没有定论,留给后人第二个从未说清的历史疑点;三、在正史上,貂蝉之名模糊,不能证实其人姓氏,留给后人第三个不能说清的历史疑点。

关于貂蝉的出身有两种提法:一种是《三国演义》说史的故事提法;一种是《三国志》说史的纪事提法。

在《三国演义》说史的故事提法中,说貂蝉身处乱世,被卖身司徒王允府中作歌妓,王允见貂蝉俊美聪慧又很乖巧,遂收为义女。董卓专权篡汉迫在眉睫,又有悍将吕布相助,王司徒无法扭转这个局面,忧心忡忡满面愁容。貂蝉看在眼里,急在心中,月圆夜静之时,在王府后花圆焚香为父祈祷。王允见后误解女有私情,先是一番怒责,后来,当他明白貂蝉在为自己祁福的一片苦心,被孝心感动,又见月下貂蝉妩媚温柔,她的俊美神态酷似天女下凡,顿时连环计生,心开茅塞。貂蝉是在这种情况下,按照王允部属,在董卓与吕布之间巧施连环计。

在《三国志》说史的纪事提法中,《三国志. 吕布传》记述:“卓以布为骑射督尉,甚爱惜之,誓为父子……然卓性刚愎,忿不思难,尝小失意,拔手戟掷布。布擎捷隆之,为卓顾谢,卓意亦释。由是阴怨卓。卓常使布守中门,布与卓侍俾私通,恐事发觉,心自不安。”王允知吕布与董卓侍俾私通,处于惶恐心态后,便逞机劝他杀卓,吕布是在这种状况下杀死董卓。可是,在《三国志. 吕布传》中并未提到貂蝉,而提到的仅是吕布与董卓侍俾私通的事。对这段史述认真思考可见弊端:董卓篡汉的准备工作基本完善,而在早期的封建社会,像董卓这样一个杀人如麻的军阀,怎会在意一个帮他篡夺汉室江山必需倚重的大将与家中侍俾私通?从“布与卓侍俾私通”的记述中看这段史实,当以罗贯中所书确切,吕布只有与董卓爱妾私通,才能给他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从这点看,《三国志. 吕布传》中虽然没有写进貂蝉,但是其中隐意昭然若揭。

关于貂蝉之死,也有两种提法。两种提法虽有差别,但有一点相同:都说貂蝉是被关羽所杀。

第一种提法说貂蝉是吕布帐下秦宜禄之妻。《三国志.关羽传》注引《蜀记》中记述:“曹公与刘备围布于下邳,云长启公:‘布使秦宜禄行求赦,乞娶其妻。’公许之。临破,又屡启于公,公疑其有异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云长心中不安”。这段记述的大意是,当初围困下邳时,关羽曾与曹操说定,攻破下邳后要求娶秦宜禄之妻为妻,曹操见关羽屡次催问,怀疑秦妻有绝色美貌,先行察看,果见秦妻绝美,随即将秦妻据为己有。从此关羽心中不平,记恨曹操。在这段记述中也现出模糊:“云长启公:‘布使秦宜禄行求赦,乞娶其妻。’公许之。”云长究竟是乞娶秦宜禄之妻还是吕布之妻?不明朗。从记述中描写的秦妻形态看,应当是罗贯中笔下的貂蝉。还是元朝《关公月下斩貂蝉》剧本中描写的这段历史较为明彻。书中写道:曹操想收买关羽,使貂蝉用美色去迷惑他。貂蝉使尽风情,百般挑逗,关羽不但不动心,反而怒由心生,将貂蝉杀死。关羽原本是个心高气傲的人,他先是渴望得到貂蝉,因被曹操截夺已经忌恨在心,又见貂蝉甘作曹操诱饵前来垂钓,不难使他感到受辱,于是,由慕转恨,以痛杀貂蝉明志:自己不会忘记桃圆结义情;不会被曹操收买。这样做在逻辑上应是合理的。

第二种提法说貂蝉是吕布之妻。吕布得貂蝉为妻后十分宠爱,东征西战总要把她带在身边。曹操、刘备包围下邳时,陈宫建议:由部将高顺守城,劝吕布扎营城外,截断曹营粮道后再与高顺内外呼应,可退曹兵。吕布认为此计很好。可是布妻坚决反对,害怕陈宫、高顺不能齐心守城,自己有危险,于是不许吕布出城。娇妻眼泪让吕布乱了方寸,从此死守城中,每天饮酒度日,召至下邳城破,吕布降曹,在白门楼被斩。下邳城破后貂蝉被张飞抓获,送给关羽。关羽看到貂蝉美色先是惊叹不已,但他转念一想,古今多少英雄豪杰因贪恋美色血溅宫墙,倾城倾国,红颜是祸水。最后痛下决心,令貂蝉自刎。

貂蝉身上的第三大疑点是:在正史上没有关于她的记述。《资治通鉴》《汉献帝》章“夏四月,王允指使中郎将吕布诛杀董卓” 节中记述:中郎将吕布善骑射臂力超人,深得董卓喜爱,二人誓为父子。董卓刚愎暴躁,稍不合意便拔手戟掷布,吕布轻健避开,董卓方息怒。王允平素善待吕布,布见允说及此事。王允将计划除掉董卓事告之,邀布作内应。布有迟疑说:“我们是父子”,王允说:“你本性吕与卓并非骨肉,他掷戟时可有骨肉情?”吕布遂应允。四月,献帝病愈在未央宫会百官。允让孙瑞写诛董卓诏书交吕布。布得书后命十余勇士着卫士服埋伏北掖门。董卓入宫,延途密布卫士,身边围绕卫士,还命吕布前后侍卫。董卓进入北掖门被所伏勇士刺杀,因朝服内藏铠甲只伤手臂。董卓大喊:“吕布在哪里?”吕布说:“奉皇帝诏命,讨伐贼臣!”布执戟刺杀董卓后从怀中掏出诏书说:“奉诏只诛讨董卓,他人一概不问。”官兵高呼万岁。

关于这段历史的记述,《资治通鉴》与《三国志》有三点相同:一、《资治通鉴》与《三国志》所记,董卓刚愎暴躁,稍不合意便拔手戟掷布,吕布轻健避开事相同;二、《资治通鉴》与《三国志》所记,董卓被吕布诛杀事相同;三,《资治通鉴》与《三国志》记述中都没提到貂蝉之名。因此,正史的记述引出一个疑问:历史上是否果有貂蝉其人?

二、封建社会给中国妇女蒙上一层厚重灰尘

从《三国演义》中看貂蝉,她不仅妩媚动人而且栩栩如生。《三国演义》的优秀之处在于两点:一、这本巨著中叙述的情节与历史记载的大事件基本相同;二、这本巨著中叙述的众多人物与历史记载的人物大体对号。只是在貂蝉身上出现矛盾:在正史中没有关于貂蝉的记述,而《三国演义》中的貂蝉却活灵活现脍炙人口。从《三国演义》的两个优秀特点上看罗贯中写《三国演义》,他的初衷是:立意忠于史实秉笔写人。不过,在中国历史上蒙盖着一层灰尘:从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后,中国妇女的社会地位大跌,不仅上流阶层蔑视妇女,就连下流阶层也很轻视妇女,这种社会心态同样波及士流,尤其是史家。这种封建社会势力熏陶的史笔造成一种灰色:在正史上,除非能够左右政局的妇女,其它很难搬动史笔。

因为在中国历史上蒙盖这样一层厚重的灰尘,所以,优秀的中国妇女被掩埋尘封地下也就不足为奇了。不过,在那段历史时期常浮出这样一种现象:有些不被正史落笔的事件常使意气文人为之不平,写成杂剧、野史或外史流传后世,填补了某些正史的空白。因为中国史册中掩盖这样一层内涵,而罗贯中笔下的《三国演义》又有两大优点,所以可以确认:他笔下的貂蝉不是度撰的。只可惜关于貂蝉的史料多被被尘封。

三、貂蝉生平可歌可泣

用正眼看貂蝉,她是一位伟大的中国女性。在封建社会,中国妇女不仅被蔑视,而且给她们设置了沉重枷锁:男人可以三妻四妾,女人必需遵守不侍二夫的妇道;有违这个妇道便被社会所不齿。貂蝉卖身王府作歌妓虽比卖入青楼幸运,但她毕竟没逃脱妓女污名。尤其是貂蝉利用女性作工具游刃于董卓、吕布之间,失身毁节。这样的女人在封建社会怎会被上流阶层高看?因此,在封建社会,即便史官同情貂蝉,可是,若为这种身世的女人书碑立传,其后果不难料想。在《三国志.关羽传》注引《蜀记》中记述:“云长启公:‘布使秦宜禄行求赦,乞娶其妻。’公许之。”就表现着史笔模糊。而元剧《关公月下斩貂蝉》的剧本,就把这段史事续接得很好,既合理又明白。

用现代人的眼光看貂蝉,她是在自身做出巨大牺牲的前提下扭转了国家危局。貂蝉为王府歌妓虽然出身卑贱,但被王司徒认为义女后,她的社会地位以及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已经发生改变,假如她像常人一样侍夫相子,不难觅得美满家境。可是,当貂蝉看到残暴的董卓把持朝政如虎狼当道,百性遭殃,国家危难时,慷慨应允,入虎狼之窝把连环计诉诸实施,这需要多大魄力!因此,在这段历史上,貂蝉是用她的聪明才智离间董卓、吕布的父子之盟,使二人之间产生仇隙,王允方能实现计除汉贼董卓。貂蝉不负义父望,实际是未负国家之望、百性之望,她立下了世人瞩目的功劳。可惜,在腐败的封建社会,很少有人去看这位杰女的聪明才智、崇高品德和为国立下的丰功伟绩,尤其在上流阶层,他们眼中的貂蝉是用肉体玩弄两个性渴男人,所作所为仍是妓女行当。

罗贯中著《三国演义》,他笔下的关羽虽然心高气傲,但是义盖云天,因此,颇为后人敬慕。其实他笔下的貂蝉也写出了“义”,不过,写的不明朗。因此,后人看貂蝉,多是从她为义父分忧的角度理解。实际,在貂蝉身上体现着国家大义。把现于关羽、貂蝉两个人身上的义对比,存在明显差别。关羽身上的“义”有限度,他与刘备、张飞之间的义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限于,他与刘、张二人脾性相投,是为情投义合;另一方面限于,他与刘、张二人的盟誓,义为生死与共。在这样的限度上表现着“义”的狭隘性。貂蝉身上的义也现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她看到义父忧国忧民,日渐消瘦,为父焚香祁福体现的是孝义;另一方面,她舍弃清白之身,在董卓、吕布之间行使连环计为汉除奸,是国家大义、民族大义。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体现在貂蝉身上的大义无比高尚,而体现在关羽身上的义,则仅仅是个人和小团体之间的情感和蒙誓,两种义表现天壤之别。

关羽所犯杀害貂蝉错误的根源,在于封建社会生成蔑视妇女的习惯势力。下邳城破,貂蝉被张飞抓获,送给关羽。关羽心想:“多少英雄豪杰因贪恋美色血溅宫墙,倾城倾国,红颜是祸水”。在关羽身上表现这样的心态虽然合理,但也充分显露出封建社会生成的蔑视妇女的习惯势力。站在历史长河岸上看关羽的思想,他把貂蝉离间董卓、吕布的义举视为与商朝妲姬类同,就是封建社会生成蔑视妇女习惯势力环境给他造成的愚昧。在中国历史上,妲姬以敲骨观髓、峰火取笑倾国倾城著称,而貂蝉是为国除奸失身取义,两种做法不能相提并论。因此,不论关羽以什么理由杀害貂蝉都是罪过。

客观公正地看待貂蝉,如果这位杰出的优秀女性出生现代,无论在哪个国家,当民族出现那样的危局时,她能够深入虎穴,为国除奸,使政局转危为安,都会名扬天下,被万民敬仰。可是在封建社会出现这样一位杰出人物,却被上流社会视为不抵常人的淫女,最后含悲枉死于既被争夺又被宰杀的兵家军旅。既然貂蝉在历史上民族动乱时期曾经为国家作出巨大贡献,又遭到封建社会的极不公正待遇,那末,现代人就有义务明书这段历史,还这位曾经舍身救国、在历史上作出巨大贡献的杰女予清白。